【民生】沙加緬度(Sacramento)無家者危機持續 市府單週應對逾890宗訴求 81人獲安置 大規模清理行動同步展開
【沙加緬度訊】沙加緬度(Sacramento)無家者問題多年來備受各界關注。市政府近日發佈最新進度報告,詳列六月下旬一週內處理市民訴求、安置及清理等多項具體行動。根據官方數據,僅6月23日至29日期間,沙加緬度市政府應變管理小組(Incident Management Team, IMT)共回應逾890宗與無家者有關訴求,並成功為81位露宿者配對庇護所,持續推動「市政透明」及「數據公開」政策。民間、政府及社區多方合作下,城市管理正面臨新一輪結構性考驗與政策抉擇。
市民關注度高 單週訴求逾890宗
沙加緬度市民對無家者議題反應強烈,僅六月下旬一週內,市政311服務熱線就接獲高達890宗有關無家可歸者的舉報與查詢。當中包括流浪者聚集、環境衛生、違規搭建臨時棲身地、公共空間佔用、垃圾及治安疑慮等多元範疇。市府強調,IMT團隊與多部門密切協作,於短時間內解決764宗個案,方式包括現場調查、環境整治、協調資源、以及跟進合規程序。市府發言人指,「部分個案為臨時事件或現場已無問題」,但大多數均經過官方實地核查、協調並記錄處理流程。
積極安置行動 81名露宿者獲配對庇護所
除即時應對市民訴求外,沙加緬度市政府積極推動無家者安置行動。六月下旬一週內,社區回應部門(Department of Community Response)持續登記露宿者資訊,與庇護所管理機構合作,協助配對81名露宿者入住宿舍。數據顯示,該週有17人分別安置於Roseville Road收容中心及外展及參與中心(Outreach and Engagement Center, OEC),其餘則安排至市府資助庇護所。市府報告同時披露,OEC截至七月初仍剩20個床位,其他庇護設施平均尚有21個名額,但Roseville Road暫無Pallet homes及拖車房可供入住。資源分配緊張,部分庇護設施輪候人數持續上升,反映無家者需求高企。
公共空間清理規模空前 單週移除11.8萬磅垃圾
為改善城市環境衛生,市政府同步展開大規模公共空間清理行動。報告顯示,6月23日至29日短短一週內,官方協調多部門動員,成功移除逾118,000磅(約53.5公噸)垃圾。清理範圍包括露宿者營地、流浪者聚集點、城市邊界及高風險區域。當局指,持續推動「市區無障礙」及「淨化環境」行動,將環境改善納入無家者綜合管理範疇。官方同時呼籲社區居民協助監察及通報,維護共同生活空間的整潔與安全。
資訊公開與數據儀表板 落實市政透明
沙加緬度市政府強調,所有應變管理小組(IMT)行動及處理進度均於「公共數據儀表板」公開。該平台可追溯2023年9月至今每週行動數據,涵蓋訴求回應、庇護安置、合規執法、環境清理等指標,讓市民實時掌握市府政策執行情況。透過大數據管理及透明通報,市府希望增強民眾信任,鼓勵公眾持續參與城市治理。專家認為,數據化管理模式有助科學調配資源、針對高風險地區精準行動,亦利於政策檢討與長遠規劃。
多重壓力下的無家者危機 社區需求與政策困境
沙加緬度無家可歸人口持續增長,除通脹、房價高企外,疫情後失業、精神健康問題及社會保障資源不足均構成長遠挑戰。根據市府數據,全市現時無家者人數逼近1.3萬人,較過往五年增長逾三成。專家分析,部分長者、殘障人士及有精神健康需要者難以獲得充足協助,導致流落街頭。社區組織及慈善機構則反映,現有庇護所名額遠遠不足,輪候期長,部分流浪者因規則限制(如禁寵物、宵禁)或個人意願拒絕進入,需額外設計多元支援方案。
政府部門協作與執法挑戰
沙加緬度市政府多部門協作,包括社區回應部門、警局、衛生福利、公共工程及城市清潔隊伍等共同參與無家者管理行動。面對多重壓力,執法部門兼顧城市秩序與人道關懷。警員負責維持公共安全、處理衝突及違規事件,衛生單位提供基本醫療、心理諮詢,清潔隊負責環境整治。市府近年強調以「社區導向」及「多元服務」方式取代純粹驅逐,嘗試以協助及安置為優先,避免單純執法加劇流浪者困境。
「311」熱線與社區參與 促進雙向溝通
311市政服務熱線為沙加緬度市民提供即時舉報、查詢與建議管道,成為城市管理無家者問題的重要橋樑。市民可透過熱線回報流浪者行蹤、營地環境、潛在安全風險等,市府則定期回應、安排人員巡查與處理。部分居民表揚「311」團隊反應迅速,有效解決社區痛點。但亦有市民反映個別訴求進展緩慢,或因人手短缺出現延誤。市府承諾持續提升服務質素,增加熱線人員及數位平台功能,加強民眾參與。
庇護所資源分配 靈活因應需求
面對不斷上升的無家者人口,沙加緬度市府逐步調整庇護所資源分配策略。除大型收容設施外,市府近年增設「微型屋」及「臨時拖車房」等多元安置模式。外展及參與中心(OEC)成為重要配對樞紐,協助無家者尋找合適資源。市府同時與民間團體合作,推出「流動外展團隊」,主動前往露宿者聚集點評估需求,協助進行身分登記、醫療轉介及庇護所配對。多元策略有助緩解部分壓力,但資源仍有限,須長期爭取州府與聯邦經費支援。
公共衛生與精神健康支援 關鍵挑戰待解
無家者危機背後,公共衛生與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峻。市政府與醫院、心理輔導中心合作,為露宿者提供疫苗接種、傳染病防治、心理健康諮詢等服務。部分庇護所設有駐場醫護及心理專員,協助高風險個案。市府強調,長遠必須提升社區精神健康資源、擴大醫療補助範圍,才能從根本減少流浪人口。專家建議應加強與學校、家庭及社區合作,提早識別及預防高風險群體跌入無家困境。
環境清理與社區共治 平衡公眾利益與人道關懷
公共空間清理行動常牽涉市民權益與無家者人權間的平衡。部分居民期望徹底整治街頭營地、清除環境雜物;但人權組織及社工則憂慮強制清拆將加重無家者流離失所,甚至影響其生命安全。沙加緬度市府強調,所有清理行動均事先公告,並與社福團體協調,為受影響者提供過渡安置與物資協助。政策上致力尋求「環境安全」與「人道協助」雙重目標,期望透過社區共治,減少衝突,促進社會和諧。
政策檢討與未來展望 多方尋求根本出路
沙加緬度市無家者政策正面臨結構性轉型。市府近年逐步引入「住房為本」理念,強調永久性安置及社區融合。除短期收容外,長遠目標是協助無家者重返正規租屋市場、獲得工作培訓及醫療保障。政策推動過程中,如何分配資源、提升庇護質素、吸引民間投資與非牟利組織參與,均為重大挑戰。市府計劃加強與州府、聯邦及鄰近城市協作,成立跨區聯合應變機制,應對區域性無家者流動及人口壓力。
市民教育與社會共融 破除標籤歧視
無家可歸者長期遭遇社會標籤與歧視。沙加緬度市府及社區團體積極推動公眾教育,透過講座、宣傳短片及校園活動,增進市民對無家者處境的理解與同理。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志願服務、捐贈物資、協助職業訓練,推動多元共融社會。部分社區推行「共生計畫」,試驗無家者與居民共用公共空間,消除誤解與對立。專家認為,唯有社會各界協力,才能從根本改善流浪者處境,創造長遠解決方案。
公共監督與持續透明 市府承諾周詳跟進
為維持市政公信力,沙加緬度市府承諾所有無家者應對措施均公開透明,設立持續監督機制。除每週進度報告,官方亦邀請獨立監察組織參與審查,定期舉辦公聽會,聽取市民與無家者意見。透過數據公開、社區參與及持續檢討,市府冀望與市民共同推動政策進步。民眾如需查閱詳細數據及週報,可登入市府官方數據儀表板平台,隨時掌握無家者管理及支援實況。
請多多支持
📣 想掌握沙加緬度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封閉、活動訊息與家庭生活情報?歡迎免費加入我們的繁體中文 Facebook 群組「Sacramento 沙城生活導航」,每天更新第一手在地消息,由本地華人讀者共同交流與分享。
不論你是新搬來,還是已在本地生活多年,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用的社區資訊與溫暖的互助力量。
👉 點擊此連結馬上加入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saclifeinfo
小結
沙加緬度(Sacramento)無家可歸者問題反映出城市管理、社會結構及經濟轉型的多重挑戰。市府近週內應對逾八百九十宗訴求、八十一人獲安置,清理十餘萬磅垃圾,展現積極管理決心。未來關鍵在於提升庇護質素、加強精神健康及醫療支援、推動政策透明與社會共融。唯有全民參與、跨界協作,方能破解無家者危機,重建和諧與希望的城市家園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