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消費】美國(United States)亞馬遜Prime Day詐騙潮再現 專家剖析五大防騙要訣

 【美國訊】每年亞馬遜Prime Day(Amazon Prime Day)均吸引無數消費者瘋狂搶購,但隨之而來的,卻是騙徒摩拳擦掌的「收割季節」。根據亞馬遜及美國優質商業局(Better Business Bureau, BBB)統計,2024年Prime Day前夕,美國消費者舉報的相關詐騙個案按年急增八成。無論是假冒電郵、釣魚網站,抑或社交媒體「爆買連結」,都令不少市民中招。作為網絡消費重鎮,香港讀者亦必須提高警覺,認清陷阱,慎防「開心變噩夢」。


購物狂歡變風險 消費者安全感受挑戰

亞馬遜Prime Day自2015年推出後,每年均錄得龐大交易量。該平台本意為會員提供大額折扣,但愈大活動愈多風險。亞馬遜表示,2024年Prime Day前一個月,美國地區涉及冒充詐騙的舉報較平時激增八成。不法分子多以「帳戶有問題」或「包裹派送異常」作藉口,透過電郵或短訊向顧客發出釣魚連結,誘使對方披露個人資料或點擊惡意網頁。網購狂歡背後,實際上潛藏不少看不見的網絡威脅。專家提醒,正值大型促銷時段,消費者往往因急於搶購優惠而放下防備,成為騙徒下手的「肥羊」。


假冒電郵氾濫 釣魚訊息難辨真偽

假冒亞馬遜官方電郵及短訊手法層出不窮,更見高明。美國優質商業局最新《詐騙追蹤風險報告》指出,亞馬遜是2024年最常被騙徒冒充的品牌之一。騙徒會偽造官方格式,發送標題如「帳戶異常」、「必須即時更新付款」等通知,誘導用戶按下不明連結,落入釣魚網頁。BBB發言人Melanie McGovern強調,如今電子郵箱或短訊訊息過多,市民或會在匆忙間「無意間中招」。防範之道,是遇上任何通知應自行在瀏覽器輸入「amazon.com」查證,切勿直接點擊來歷不明連結,更勿於未經確認的網頁輸入個人資料。


社交平台假賬號橫行 「爆款」貼文誘騙網民

近年網購詐騙更蔓延至社交媒體。騙徒經常設立假賬號,於Facebook、Instagram等平台推廣偽冒亞馬遜「限時清貨」、「最後存貨」等貼文。根據BBB分析,騙徒慣常使用剛註冊、粉絲極少、無藍剔認證的新賬號,貼文內容往往標榜「全網唯一現貨」、「本地獨家優惠」。市民若一時心急,極易墮入低價陷阱,最終不但失財,更可能個人資料外洩。專家建議,見到可疑社交媒體廣告時,必須細閱賬號背景、互動情況,核查賬號成立時間及信譽,遇上可疑必須三思。


三大常見詐騙手法 消費者「中伏」經歷不絕

經BBB及亞馬遜總結,現時最常見Prime Day詐騙手法有三類:一,冒充客服或發送偽冒通知,指稱帳戶有異常,要求用戶認證資料或即時登入;二,假冒物流公司發短訊,訛稱包裹派送失敗,誘使用戶點擊連結並輸入支付資料;三,針對熱門缺貨產品(如電子產品、遊戲機)設立仿真網頁,誆稱「限時開賣」。如市民不慎上當,往往錢財兩失,甚至信用卡資料被盜用。BBB統計,2024年網購詐騙損失每宗平均數百美元,最高達數千美元。美國有消費者在Prime Day期間購買「爆款吸塵機」,付款後不但收不到貨,更接連收到帳戶異常警告,最終發現資料早被騙徒盜用。


辨識假網站有法 港人必學自保技巧

網絡假網站越來越難以分辨,專家提供幾項關鍵辨別方法。首先,核對網址是否與官方一致,亞馬遜正規網址僅為「amazon.com」,任何多餘字元或錯別字均極可疑。其次,檢查網頁有否「HTTPS」安全鎖頭。第三,假網站通常聯絡方式模糊,沒有正式退貨政策或客服。第四,商品價格遠低於市場價,大肆宣傳「限量瘋搶」、「獨家清貨」,十居其九都是陷阱。至於社交媒體賬號,凡是新開賬號、少粉絲、互動極低者,可信度亦極低。消費者應時刻保持警惕,切勿被低價或限時字眼迷惑。


個資、支付安全三大要訣 雙重認證保障財產

消費者若想安心網購,必須嚴格把關個人資料及支付流程。亞馬遜建議所有用戶啟動雙重認證(2FA),定期更改密碼。如遇付款畫面跳轉至不明頁面,或要求輸入個人資料,應立即終止操作。付款時宜選用信用卡,不宜用直接銀行轉帳或借記卡。發現帳戶異常,必須即時聯絡亞馬遜客服或銀行,阻止損失擴大。切記所有敏感資料如密碼、身份證號碼、信用卡號碼均不可隨意輸入。遇到可疑個案,應透過亞馬遜或BBB官方渠道舉報,讓更多人警覺。


遭遇詐騙如何自救?一條龍應急步驟

一旦不幸受騙,應立即採取以下行動:首先通知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凍結帳戶,阻截可疑交易。其次登入亞馬遜官方網站,更改所有帳戶密碼及開啟雙重認證。第三,透過BBB Scam Tracker舉報個案,提供所有證據資料。必要時向警方報案,保留所有轉賬、對話、交易記錄。專家指出,網絡受騙者無需羞愧,及早報案及補救,追回損失機會更大。若情緒受影響,可向心理輔導服務尋求支援。


預防勝於治療 五大防騙黃金守則

專家總結,港人防範亞馬遜Prime Day詐騙可遵從以下五大原則:

  1. 只用官方網站及App下單,切勿點擊可疑連結

  2. 定期更換密碼,開啟雙重認證,確保帳戶安全

  3. 慎選社交媒體賬號,無藍剔、少粉絲新賬號要格外警惕

  4. 莫貪低價,慎防「限時瘋搶」口號,理性消費

  5. 遇有疑問,應直接聯絡亞馬遜官方客服或銀行,勿輕信陌生訊息


AI與Deepfake加劇詐騙 新科技下的防線

隨著人工智能(AI)及Deepfake技術普及,騙徒更能仿聲、仿像,製造「真人」客服短片或語音詐騙。消費者切記,官方客服絕不會要求即時付款,亦不會要求交出密碼或驗證碼。如遇可疑短片、錄音、WhatsApp語音等,務必核實對方身份及回撥官方電話查詢。市民要提升數碼素養,緊貼最新詐騙潮流。


亞馬遜防詐新措施 全球合作堵截犯罪

亞馬遜近年大幅提升網絡安全措施,設有全天候全球監控團隊,聯同美國優質商業局等部門打擊假網站、惡意廣告與仿冒賬號。官方亦設立用戶教育專區,並不時發出網絡安全提示。國際間多國政府亦與亞馬遜、社交媒體合作,封殺不良廣告和可疑賬號。未來隨科技發展,官方將不斷加強資訊透明度及防詐教育,保障全球消費者利益。


全球Prime Day詐騙 多地市民均須留意

Prime Day詐騙不只限於美國,英國、德國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地亦出現類似案件。部分亞洲地區更有跨國犯罪集團,利用假促銷網站及短訊攻擊本地消費者。香港市民常於社交平台接獲所謂「爆買」優惠貼文,應格外小心。專家呼籲,各地消費者應跨境交流防騙心得,提升整體網絡安全意識。


老幼新手最易受害 家庭要多溝通

統計發現,青少年及長者為最新高風險群組。長者較易信任電話或電郵通知,青少年則因沉迷社交媒體,欠缺資安意識。家庭應多提醒長輩勿信陌生電話或短訊,並教導子女識別真假網站。學校亦可加強資訊科技教育,令下一代「由細做起」懂得保護自己。


網購清單管理術 有紀律減低風險

防騙其實源於良好消費習慣。每逢大型購物節,可事先列好購物清單、設定預算、冷靜比價。只用官方平台及已信任商戶下單,減低因一時衝動受騙風險。即使遇上「限時爆減」,亦應謹慎查證,不做「盲搶」一族。


實用防詐工具推薦 善用資源增保障

市面有多款防詐App及網站(如「ScamAdviser」、「PhishTank」、「BBB Scam Tracker」),可查核可疑連結或網站。亞馬遜亦設有裝置管理功能,讓用戶可隨時檢查登入紀錄及移除不明裝置。用戶如發現疑似詐騙,應及早保存證據並求助專業。


遇騙後自救流程 報案追討兼心理支援

如不幸中招,必須立即通報銀行、凍結帳戶、更改密碼,並保存所有證據。可聯絡BBB或亞馬遜投訴,必要時報警。若受情緒困擾,應尋求家人朋友、心理輔導或支援組織協助。


請多多支持

📣 想掌握沙加緬度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封閉、活動訊息與家庭生活情報?歡迎免費加入我們的繁體中文 Facebook 群組「Sacramento 沙城生活導航」,每天更新第一手在地消息,由本地華人讀者共同交流與分享。
不論你是新搬來,還是已在本地生活多年,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用的社區資訊與溫暖的互助力量。
👉 點擊此連結馬上加入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saclifeinfo


小結

亞馬遜Prime Day帶來購物樂趣之餘,亦潛伏重重詐騙風險。香港及全球消費者要時刻保持警惕,學懂分辨真假、理性消費、善用防詐工具,並將防詐意識帶回家庭與社區。未來隨科技進步,騙徒手法只會日新月異,唯有全民參與、政府企業攜手,才能築起最堅實的網絡防線。消費者只要多一份查證、少一份衝動,就能「買得精明、守得安心」,共享安全購物新時代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【活動】沙加緬度地區(Sacramento Region)國慶日盛事全攻略 煙花、遊行、音樂會與家庭活動一網打盡

【社會】埃斯帕爾托(Esparto)煙花廠爆炸失聯者全紀錄 七個家庭的等待與痛楚

【美容】佛森(Folsom)乾燥夏日全面護膚指南 Jackie深入解構「保濕」與「滋潤」迷思 熱賣醫美級保濕精華成社區新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