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法】沙加緬度(Sacramento)26歲男子販運芬太尼判監五年 毒品仿冒藥丸及現金珠寶全數充公
【沙加緬度訊】美國加州沙加緬度(Sacramento)一名年僅26歲男子伊賽亞斯·阿羅爾多·孔特雷拉斯(Isaias Aroldo Contreras)因持有並意圖分發大量芬太尼(Fentanyl)被聯邦法院判處五年監禁。該案由美國地方法院法官威廉·B·舒布(William B. Shubb)宣判,並由代理美國檢察官米歇爾·貝克威思(Michele Beckwith)公佈。
搜索行動與毒品查獲經過
根據美國緝毒局(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, DEA)及相關法院文件,2023年1月5日,執法人員持搜查令突擊孔特雷拉斯位於沙加緬度的住所。行動中查獲共992粒芬太尼混入藥效的仿冒「M-30」藥丸,這類藥丸經常被偽裝成醫療用的奧施康定(Oxycodone)並在市面非法流通。現場同時檢獲一把上膛的Glock 9毫米手槍、31,154美元現金、一台點鈔機,以及大量名貴珠寶,包括一隻全鑽石Rolex手錶。根據法院紀錄,這些物品全數被列為犯罪所得,並在案件審結後由政府充公。
犯罪網絡與通訊證據
執法人員於行動中檢取孔特雷拉斯的手機,經法證分析發現其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間,曾與多名毒品供應商及買家以短訊或加密通訊頻繁聯絡,內容涉及購買及銷售仿冒M-30藥丸及公斤級可卡因(Cocaine)。通訊記錄中多次提及毒品數量、價格及運送方式,顯示被告並非單一買賣,而是活躍於整個販毒網絡之中。檢方據此指控其涉及規模龐大的毒品組織,並有計劃性分銷高風險致命毒品。
檢方與執法機構聯合調查
本案由美國緝毒局(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, DEA)主導調查,國土安全調查局(Homeland Security Investigations, HSI)及沙加緬度地區情報/毒品特遣隊(Sacramento Area Intelligence/Narcotics Task Force, SAINT)提供協助。案件亦納入「有組織犯罪毒品執法特遣計劃」(Organized Crime Drug Enforcement Task Forces, OCDETF),該計劃專責偵破威脅全國公共安全之高層犯罪組織。檢方由聯邦助理檢察官大衛·W·史賓塞(David W. Spencer)負責起訴。檢方強調,經多機構合作,有效打擊區域內大型毒品分銷鏈,有助遏止芬太尼等致命毒品流入社區。
案件審訊與判刑
經審訊後,沙加緬度聯邦法院法官威廉·B·舒布(William B. Shubb)於本月正式裁定孔特雷拉斯犯有「意圖分發受管制物質」罪名成立,判處五年有期徒刑。除監禁刑期外,法院下令被告須將於住所查獲的31,154美元現金及價值超過五萬美元的珠寶全部充公歸國庫。官方表示,此舉旨在切斷毒品犯罪分子的經濟來源,避免不法所得再次流入地下市場。據美國現行聯邦法例,販運芬太尼及其類似致命毒品,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二十年監禁,具體刑期則視涉案劑量及犯罪情節定奪。
毒品仿冒藥丸對社區安全之威脅
芬太尼混入仿冒「M-30」藥丸近年成為全美藥物過量致死主因之一。沙加緬度郡公共衞生署(Sacramento County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)數據顯示,2024年本地因吸食芬太尼而中毒及死亡個案明顯上升,年輕族群更成為高危群體。仿冒藥丸因外觀與合法處方藥幾乎無異,導致用家誤服過量芬太尼而不自知,短時間內即有致命風險。公共安全機構強調,加強源頭打擊販毒組織、提升社區毒品教育及推廣納洛酮(Naloxone)急救藥物,是防止類似慘劇重演的關鍵。
危險品充公與反毒策略
在本案中查獲的現金、名錶及高檔珠寶,根據美國聯邦沒收條例,由法庭下令充公並歸入政府資產。執法部門表示,這些財產不僅是販毒所得,更可能涉及洗黑錢及跨境犯罪。聯邦檢察官米歇爾·貝克威思(Michele Beckwith)重申,政府將堅決查封所有犯罪相關資產,並優先撥用相關經費支持反毒行動、社區教育及戒毒康復服務。她呼籲,市民若掌握毒品犯罪線索,應即時通報執法機構共同打擊犯罪。
有組織犯罪毒品執法特遣計劃(OCDETF)簡介
本案屬「有組織犯罪毒品執法特遣計劃」(OCDETF, Organized Crime Drug Enforcement Task Forces)的一部分。該計劃成立於1982年,現為全美範圍內偵破大型跨州販毒網絡的主要平台,涵蓋聯邦、州及地區各級執法與檢控部門。計劃宗旨為偵查、破壞及瓦解對美國社會構成威脅的高層犯罪組織,特別聚焦毒品、洗錢及涉槍暴力等複雜案件。民眾可於美國司法部OCDETF官方網站(Justice.gov/OCDETF)查閱相關行動資料及教育資源。
芬太尼危機下的地方社區挑戰
沙加緬度及加州其他城市,近年因芬太尼泛濫而面對嚴峻公共衛生危機。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資料,全國2023年因芬太尼過量死亡人數逾7萬,佔所有藥物過量死亡六成以上。地方衛生及執法部門正持續合作,加強校園及社區毒品教育、宣傳芬太尼的致命風險,並推動在公共場所配置納洛酮急救劑。公共安全官員警告,仿冒處方藥丸多來自地下工場,劑量難以控制,社區需共同提高警覺。
執法人員協作與專業化偵查
本案凸顯聯邦、地方與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。由美國緝毒局(DEA)牽頭,結合國土安全調查局(HSI)、沙加緬度地區情報/毒品特遣隊(SAINT)等多方資源,迅速鎖定犯罪網絡,搜集關鍵證據。檢方強調,毒品犯罪日益網絡化及跨區域,執法人員需定期接受專業培訓,掌握最新科技手段及情資整合模式。現時,沙加緬度等地正推動毒品追蹤技術、數據分析與跨區聯合打擊,強化對犯罪集團的壓制能力。
請多多支持
📣 想掌握沙加緬度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封閉、活動訊息與家庭生活情報?歡迎免費加入我們的繁體中文 Facebook 群組「Sacramento 沙城生活導航」,每天更新第一手在地消息,由本地華人讀者共同交流與分享。
不論你是新搬來,還是已在本地生活多年,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用的社區資訊與溫暖的互助力量。
👉 點擊此連結馬上加入
小結
本案反映沙加緬度(Sacramento)面對芬太尼及仿冒藥丸流入社區的嚴峻現實。通過聯邦與地方多機構協作,成功打擊毒品分銷網絡,阻截大量致命藥物流入市面,保障公共安全。同時,判決展示司法對販毒組織絕不寬容的立場,並對犯罪所得進行全面查封。未來地方社區需持續強化預防教育、完善急救體系,並積極推動跨部門合作,全面遏止毒品危機擴散。該案不僅為本地警方提供重要執法案例,亦為全國各地反毒策略提供寶貴參考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