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】沙加緬度(Sacramento)保險業錄得歷來最高利潤 行業財技引質疑 消費者權益受衝擊
【沙加緬度訊】美國全國保險監理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)最新發布研究報告,揭示全美財產保險公司於2024年度錄得史上最高盈利,尤其在加州(California)住宅與汽車保險市場反映尤甚。該報告同時納入消費者保費、行業財務操作與政治關係之分析,引發輿論關注業界是否藉氣候災害與理賠爭議調整帳目,實則獲利甚豐,進一步加劇消費者保費負擔與保障不確定性。
行業報告與背景說明
根據美國全國保險監理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)發表之年度報告,全美財產保險公司於2024年度投資收益達1,640億美元,涵蓋股票、債券、房地產及多項金融工具。該報告結合Revolving Door Project等獨立組織研究,詳細探討保險公司如何運用複雜財技,在向公眾強調「虧損」同時,於大部分郵政區號(zip code)中仍能獲取可觀利潤。上述現象於加州尤為突出,因本地野火頻仍及汽車事故索償案件上升,導致部分地區保費飆升甚至出現保單遭取消潮。
保險業財技與帳目爭議
Revolving Door Project主責研究員Kenny Stancil指出,保險業長年透過精細財務操作,在報表上製造損益波動。業界所謂「虧損」多源自將保費收入扣除理賠準備金、行政費用、廣告及佣金等雜項開支,實際上其資金大多流入投資市場,每年均錄得龐大回報。以2024年為例,平均每收取一美元保費,僅有七十一美分用作實際理賠,其餘資金則作其他運作與投資。Stancil強調,業界實際於九成郵政區號均有利可圖,真正「虧損」僅限極少數高風險地段。
投資策略與利潤來源
根據報告,保險公司將大部份客戶保費投入高回報資產,包括美國與海外股票、政府及企業債券、房地產開發及私募基金等。2024年度,僅投資收益已突破1,640億美元,成為集團利潤主要來源。即使理賠成本偶有增加,行業仍透過資本運作及風險分散獲得穩定現金流。分析指,當業界公佈「損失」時,實際多為帳面操作,並非現金流失,進一步掩蓋其長期穩定盈利實況。
行業高管薪酬與資本積存
有訴訟律師如Dylan Schaffer專責為保戶追討被拖欠或拒賠款項,他強調:「多數大型保險公司其實有極為雄厚的資本儲備,高層薪酬與分紅亦屢創新高。」行業財報顯示,多家集團連續多年派發巨額現金紅利,高層年薪動輒百萬美元。消費者權益組織Consumer Watchdog創辦人Harvey Rosenfield批評,業界近年普遍錄得創紀錄利潤,卻持續調升保費、收緊承保標準及拖延理賠,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與社會公平。
政策監管與政治關聯
Revolving Door Project進一步揭示,保險業長期透過遊說團體(lobbyists)與政策制定者建立緊密聯繫,對保險監管政策有顯著影響力。部分消費者及法律界人士質疑,監管部門及公職人員或因利益關係對業界要求過於寬鬆。以加州保險事務專員Ricardo Lara為例,其任內曾批准多項有利業界之政策,包括調整保費上限及放寬資本運作規範,導致部份高風險地區保戶失去保障。消費者團體批評,現行制度未能有效平衡行業盈利與民眾需求。
氣候變遷與理賠風險
保險公司常以野火、洪水、極端氣候等「不可抗力」作為提高保費與收緊承保條款的主要理由。Kenny Stancil直言:「雖然業界將損失歸咎於天災,但同時仍積極投資於煤炭、石油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行業,這正是氣候變遷的主因。」業界此一雙重角色引發環保團體及民眾批評,認為其既受惠於傳統能源巨大利潤,又將相關風險轉嫁消費者,推高整體社會成本。
消費者影響與保單危機
報告指出,過去兩年加州及全國多地已出現大量保單遭取消、拒絕續保及保費急升現象,尤以野火高風險地區最為嚴重。消費者因難以獲得合理保障,被迫尋找價格更高、保障更低之替代方案。消費者組織呼籲政府加強保護,規定保險公司必須公開財務資料及利潤分配方式,並檢討現有監管制度,確保公共利益優先於企業利潤。
行業公關與輿論應對
對於外界批評,保險資訊學會(Insurance Information Institute)則轉介至沙加緬度(Sacramento)遊說團體,惟截至截稿前尚未作出回應。業界通常透過公關稿、遊說及廣告,強調其營運「艱難」,並以大數據與氣候模型解釋風險。不過,最新研究已證實,企業於大多數地區實則穩賺不賠。部分地區雖受極端天災影響導致虧損,但長遠來看整體利潤依然穩定增長。
法律行動與未來改革趨勢
有法律專家及消費者團體已經著手發起集體訴訟,要求調查並規管保險公司盈利模式,特別是針對無理拒賠與過度加價。Harvey Rosenfield強調,唯有提升透明度與強化監管,方能保護消費者免受不公平對待。多位專家建議,應推動全國統一保險法規,建立利潤上限、公開高層薪酬與投資組合,並設立獨立審計機制,以確保行業永續發展與社會公義。
國際比較與在地反思
國際間部分地區已實施更嚴格保險盈利規範及透明報告制度,鼓勵業界將盈餘部分回饋投保人或投入災害防護。加州及全美可借鏡歐洲、加拿大等地經驗,改革監管機制,確保企業不會以極端氣候為藉口,不合理提升保費。專家呼籲民眾主動關心個人保單條款,定期查詢保險公司財務狀況,提升自身維權意識,合力監督行業發展。
請多多支持
📣 想掌握沙加緬度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封閉、活動訊息與家庭生活情報?歡迎免費加入我們的繁體中文 Facebook 群組「Sacramento 沙城生活導航」,每天更新第一手在地消息,由本地華人讀者共同交流與分享。
不論你是新搬來,還是已在本地生活多年,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用的社區資訊與溫暖的互助力量。
👉 點擊此連結馬上加入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saclifeinfo
📌 事件摘要:
-
美國全國保險監理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)發表報告,2024年財產保險業錄得歷來最高利潤。
-
保險公司平均每收一美元保費僅支出七十一美分作理賠,其餘投資於股票、債券及房地產。
-
消費者在野火及氣候災害頻繁地區,保費飆升,保單遭取消現象嚴重。
-
業界被批評藉財技製造帳面虧損,實則穩賺不賠,且高層薪酬及分紅屢創新高。
-
消費者組織及律師團體要求加強監管,提高透明度,檢討業界與監管部門關係。
-
加州保險事務專員及業界遊說團體被指對政策影響重大,改革聲音漸增。
小結
美國保險行業2024年錄得歷史新高利潤,反映現行財技操作與投資策略帶來極大財務優勢,卻引起監管寬鬆、消費者權益受損等結構性隱憂。野火及極端氣候雖提升理賠風險,惟行業整體利潤與資本積累持續增長。制度上需加強監管、提升透明度,平衡企業盈利與消費者福祉。展望未來,推動法規改革、鼓勵公開財務資訊及完善投保人保障,料成社會各界持續關注之焦點。
留言
發佈留言